应朋友邀请,读了如下三篇文章,并写下此读后感:
FreeBSD大败局
Linux与苦难哲学
Linux败局已定
FreeBSD大败局
我补充阅读了文章开头提到的《还有人记得 Linux 之前,那个理想又骄傲的 BSD 吗?》,以下书评是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说的。
两篇文章追溯了各种类Unix系统的发展史,着重讲了FreeBSD的历史,以及它的衰弱。
我感觉讲得很好,收获颇丰。
既然文中的观点我认同,表述我也认同,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Linux与苦难哲学
文中的核心观点,即“能简单完成的事情非要用一种复杂甚至自虐的方式去完成是不合理的,是一种苦难哲学”,我非常认同。
文中提到的多数案例,如强调“FreeBSD”的大小写非常扯淡,我也大多认同。
但我感觉文中的表述有点过于情绪化,言辞有些过激,并且部分表述缺乏逻辑,应辩证看待。
另外,文中有一部分表述思维太跳跃了,我难以跟上作者的思维,理解不到作者想表达什么。
既然文章核心观点我是认同的,我就不讲核心观点为什么对了,我想说一些文中我不认同的观点和表述。
不认同的观点
回过头来,”水”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一个团体或组织里的人越多,其水平就越接近社会平均水平。”好比知乎豆瓣乃至于 B 站都遇到过商业化的困局。现在的用户几乎根本给不了他们多大的商业价值,而扩招则会降低其专业水准和用户氛围。那既然你允许别人加入,又要不影响这种东西,如何做到?
这里假设一个平台或者社区一旦人数变多,就会变”水“,就会降低平台或社区的质量。
我觉得人数变多意味着平均水平下降的逻辑是成立的,但不代表整体质量就会下降,B站商业化后,也许用户整体素质会下降,但也让更多优秀的人愿意在这个更大的池子里进行创作,反而会让平台有更多高质量的视频。
不能简单说一个平台用户变多了意味着这个平台的质量变差了,变”水“了。
”人越多,专业组织水平越低“这一点,放在社区中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放到B站这样的平台上,我认为不一定成立。
开源软件的质量通常很差,存在各种问题,甚至是非常易于发现的问题。
观点过于绝对。
不认同的表述
软件工程第一步就是用户需求分析,大多数苦难的来源就是因为无视这一步,总是认为“写”代码是最重要的,而“算法”更是其吹捧的重中之重,所以写文档,用户需求分析什么的,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只管写代码就好,有没有人用?造轮子?那都不是我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无视科学,不尊重科学是苦难哲学产生的重要根源。
这里的观点我是认同的,我只是觉得无视科学,不尊重科学是苦难哲学产生的重要根源这个表述很不好,是对科学这个概念的滥用
有人把这些都扯开了,认为完全靠“人”。此言差矣,封建制度之所以维持这么久,就在于这么一套制度或者几套制度。① 中央集权 ② 专营制度 ③ 科举制度 ④ 思想专制。这是完全靠人的吗?
这里作者想强调制度而非人治的重要性,我是理解的,这并不是一篇讨论历史的文章。
但简单罗列① 中央集权 ② 专营制度 ③ 科举制度 ④ 思想专制四个点,而不给出论证,不解释为什么是这四点,会让懂历史或者不懂历史的人都觉得莫名奇妙。
计算机哲学目前没有一个完全大一统的理论体系。计算主义是一大主流,源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其认为数是万物本原,数是和谐统一美的东西,构成了世界。
”计算机哲学“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完全大一统的计算机哲学的理论体系,感觉作者有点故做高深了。
Linux败局已定
文中探讨了Linux使用的开源协议GPL和Linux社区存在的诸多问题,对Linux提出了许多批判,并得出”Linux 败局已定“或者“Linux 已经日薄西山”的结论,并提到“尽早投入 GNU Hurd 的怀抱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尽早离开 GPL 选择 Anti-996L 才是真正自由的选择”。
我认为文中对GPL协议和Linux社区的批判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简单因此得出“Linux败局已定”的结论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果观点是“FreeBSD败局已定”,那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FreeBSD本身确实是太小众了,但Linux目前在服务器市场具有主导地位,如果把Android看做Linux的分支,那么Linux在手机操作系统上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你说Linux败局已定,就应该说明白Linux的败局应该是什么样的,是说它在服务器端和手机端的地位会被撼动吗,还是什么别的具体表现。
如果Linux的败局指的是它在PC端的发展受限,那我觉得说Linux败局已定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没必要简单拿PC端的表现来否定一个操作系统。
如果说Linux的败局仅仅指其开源协议和社区的缺陷,那我觉得以此来论成败就有些过于肤浅了。
文中有些表述我也是不太认同的,但既然文章的核心观点我不认同,我就不再赘述这些表述了。
最后,我想说下我对操作系统未来的一个设想,即随着AI编程能力提高,开发和设计一款可用的操作系统的难度可能会大大降低,并且大模型的发展也让操作系统需要被重新设计。
这里的重新设计可以展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老的操作系统的魔改,另一种是重新设计新的操作系统,这两张状况会并行存在。
届时完全开发一款操作系统应该像现在开发一个Linux发行版那样容易,那么届时操作系统百花齐放的场景就类似于Linux发行版百花齐放的场景,其中有一两个像Linux一样发展壮大是很正常的。我也期待未来能有新的优秀的ToC操作系统出现。
目前已经可以看到,像Web浏览器这样具有基础地位的软件已经在被重新设计了(例如Dia和Fellou),操作系统被重新设计的一天也不会太远。
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时ChatGPT可能还没出来,所以以上这些设想算是我的题外话了。